跳转至

链表

本页面将简要介绍链表。

引入

链表是一种用于存储数据的数据结构,通过如链条一般的指针来连接元素。它的特点是插入与删除数据十分方便,但寻找与读取数据的表现欠佳。

与数组的区别

链表和数组都可用于存储数据。与链表不同,数组将所有元素按次序依次存储。不同的存储结构令它们有了不同的优势:

链表因其链状的结构,能方便地删除、插入数据,操作次数是 。但也因为这样,寻找、读取数据的效率不如数组高,在随机访问数据中的操作次数是

数组可以方便地寻找并读取数据,在随机访问中操作次数是 。但删除、插入的操作次数是 次。

构建链表

Tip

构建链表时,使用指针的部分比较抽象,光靠文字描述和代码可能难以理解,建议配合作图来理解。

单向链表

单向链表中包含数据域和指针域,其中数据域用于存放数据,指针域用来连接当前结点和下一节点。

实现
1
2
3
4
struct Node {
  int value;
  Node *next;
};
1
2
3
4
class Node:
    def __init__(self, value = None, next = None): 
        self.value = value
        self.next = next

双向链表

双向链表中同样有数据域和指针域。不同之处在于,指针域有左右(或上一个、下一个)之分,用来连接上一个结点、当前结点、下一个结点。

实现
1
2
3
4
5
struct Node {
  int value;
  Node *left;
  Node *right;
};
1
2
3
4
5
class Node:
    def __init__(self, value = None, left = None, right = None): 
        self.value = value
        self.left = left
        self.right = right

向链表中插入(写入)数据

单向链表

流程大致如下:

  1. 初始化待插入的数据 node
  2. nodenext 指针指向 p 的下一个结点;
  3. pnext 指针指向 node

具体过程可参考下图:

代码实现如下:

实现
1
2
3
4
5
6
void insertNode(int i, Node *p) {
  Node *node = new Node;
  node->value = i;
  node->next = p->next;
  p->next = node;
}
1
2
3
4
5
def insertNode(i, p):
    node = Node()
    node.value = i
    node.next = p.next
    p.next = node

单向循环链表

将链表的头尾连接起来,链表就变成了循环链表。由于链表首尾相连,在插入数据时需要判断原链表是否为空:为空则自身循环,不为空则正常插入数据。

大致流程如下:

  1. 初始化待插入的数据 node
  2. 判断给定链表 p 是否为空;
  3. 若为空,则将 nodenext 指针和 p 都指向自己;
  4. 否则,将 nodenext 指针指向 p 的下一个结点;
  5. pnext 指针指向 node

具体过程可参考下图:

代码实现如下:

实现
 1
 2
 3
 4
 5
 6
 7
 8
 9
10
11
12
void insertNode(int i, Node *p) {
  Node *node = new Node;
  node->value = i;
  node->next = NULL;
  if (p == NULL) {
    p = node;
    node->next = node;
  } else {
    node->next = p->next;
    p->next = node;
  }
}
 1
 2
 3
 4
 5
 6
 7
 8
 9
10
def insertNode(i, p):
    node = Node()
    node.value = i
    node.next = None
    if p == None:
        p = node
        node.next = node
    else:
        node.next = p.next
        p.next = node

双向循环链表

在向双向循环链表插入数据时,除了要判断给定链表是否为空外,还要同时修改左、右两个指针。

大致流程如下:

  1. 初始化待插入的数据 node
  2. 判断给定链表 p 是否为空;
  3. 若为空,则将 nodeleftright 指针,以及 p 都指向自己;
  4. 否则,将 nodeleft 指针指向 p;
  5. noderight 指针指向 p 的右结点;
  6. p 右结点的 left 指针指向 node
  7. pright 指针指向 node

代码实现如下:

实现
 1
 2
 3
 4
 5
 6
 7
 8
 9
10
11
12
13
14
void insertNode(int i, Node *p) {
  Node *node = new Node;
  node->value = i;
  if (p == NULL) {
    p = node;
    node->left = node;
    node->right = node;
  } else {
    node->left = p;
    node->right = p->right;
    p->right->left = node;
    p->right = node;
  }
}
 1
 2
 3
 4
 5
 6
 7
 8
 9
10
11
12
def insertNode(i, p):
    node = Node()
    node.value = i
    if p == None:
        p = node
        node.left = node
        node.right = node
    else:
        node.left = p
        node.right = p.right
        p.right.left = node
        p.right = node

从链表中删除数据

单向(循环)链表

设待删除结点为 p,从链表中删除它时,将 p 的下一个结点 p->next 的值覆盖给 p 即可,与此同时更新 p 的下下个结点。

流程大致如下:

  1. p 下一个结点的值赋给 p,以抹掉 p->value
  2. 新建一个临时结点 t 存放 p->next 的地址;
  3. pnext 指针指向 p 的下下个结点,以抹掉 p->next
  4. 删除 t。此时虽然原结点 p 的地址还在使用,删除的是原结点 p->next 的地址,但 p 的数据被 p->next 覆盖,p 名存实亡。

具体过程可参考下图:

代码实现如下:

实现
1
2
3
4
5
6
void deleteNode(Node *p) {
  p->value = p->next->value;
  Node *t = p->next;
  p->next = p->next->next;
  delete t;
}
1
2
3
def deleteNode(p):
    p.value = p.next.value
    p.next = p.next.next

双向循环链表

流程大致如下:

  1. p 左结点的右指针指向 p 的右节点;
  2. p 右结点的左指针指向 p 的左节点;
  3. 新建一个临时结点 t 存放 p 的地址;
  4. p 的右节点地址赋给 p,以避免 p 变成悬垂指针;
  5. 删除 t

代码实现如下:

实现
1
2
3
4
5
6
7
void deleteNode(Node *&p) {
  p->left->right = p->right;
  p->right->left = p->left;
  Node *t = p;
  p = p->right;
  delete t;
}
1
2
3
4
def deleteNode(p):
    p.left.right = p.right
    p.right.left = p.left
    p = p.right

技巧

异或链表

异或链表(XOR Linked List)本质上还是 双向链表,但它利用按位异或的值,仅使用一个指针的内存大小便可以实现双向链表的功能。

我们在结构 Node 中定义 lr = left ^ right,即前后两个元素地址的 按位异或值。正向遍历时用前一个元素的地址异 或当前节点的 lr 可得到后一个元素的地址,反向遍历时用后一个元素的地址异或当前节点的 lr 又可得到前一个的元素地址。 这样一来,便可以用一半的内存实现双向链表同样的功能。